【中国应急管理报】安徽:突出重点行业领域 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发布时间:2020-12-29 10:30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阅读: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今年以来,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坚持把信息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突出危险化学品、工贸、非煤矿山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全省安全生产等形势总体稳定,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步、新的成效。

利用信息化手段  绘就危化品安全风险管控“一张图”

今年9月,应急管理部公布“智慧应急”试点建设名单,确定10省直辖市为建设试点,安徽省跻身其中。近年来,安徽省应急管理厅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常态化实效化和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制度化、规范化,持续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防控监测信息系统实战化应用,开展危险化学品集中整治,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有力推进了应急核心战斗力和整体工作效能提升。

安徽省危化品领域安全防控监测信息系统于2019年10月底在建成运行,实现全省6125家危化品企业全生命周期监管,并提前实现三、四级重大危险源企业联网,绘就了全省危化品企业的安全风险“一张图”。

为推进系统建设,省应急管理厅成立了系统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落实“周计划”,制定系统建设交办任务清单,一周一调度,对未完成任务的市进行通报并跟踪督办。同时,为保证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全省各级应急管理部门组织经验丰富的化工工艺、自动化控制、安全管理、信息化等方面专家,深入企业服务指导,推进企业加速自动化控制和安全仪表系统改造升级。今年7月起,省应急管理厅组织相关处室、技术单位人员及相关专家,深入全省16个市,对危化品企业数据采集情况进行逐一复核,对各市、各企业使用系统的情况进行调研考察。

今年初,为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安全工作,省应急管理厅及时开发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专栏,实时掌握全省相关企业复工复产状况。此外,省应急管理厅利用危险化学品安全防控监测系统,对全省1878个重大危险源储罐的7238个监测点位,以及罐区、库区实施特殊作业情况进行网上巡查。截至12月11日,先后对3065个报警点位、161645次报警推送了183974条预警信息,线上调阅特殊作业票1246次。同时,运用大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发布3次风险预警。针对各地系统运行使用及风险管控情况,累计发布12期综合评估报告。为更好发挥系统效用,7月以来,省应急管理厅组织化工和信息化方面专家,对全省269家物联网企业开展现场查验,针对查验出的1447条各类问题,现场下达整改意见书,由属地应急局跟踪督办、限期整改、闭环管理。其间,省应急管理厅对687名市县安全监管人员和企业负责人进行系统应用培训。

同时,省应急管理厅着力开展集中整治,防范化解危险化学品重大安全风险。从去年12月起,对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组织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其间,由省厅领导分别带队,对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复工复产安全防范服务指导;成立专项检查组,分别对铜陵、芜湖、亳州、阜阳、安庆、池州等6个市21家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暗查暗访式抽查,对检查发现的135项隐患问题分市下达督办函,进行跟踪督办,实现闭环管理。

今年6月上旬,省应急管理厅联合省消防救援总队对全省260家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的557个重大危险源开展专项检查督导,其间,全省共派出检查组84个,出动执法人员1137人次,下达整改指令311份,停产停业3家,查出隐患1844项,其中重大隐患22项。6月中下旬,省应急管理厅联合省消防救援总队成立4个督导检查组,对全省16个市32家企业开展集中抽查,对查出的432项隐患问题下达督办函跟踪督办,形成闭环管理。

8月,省安委办印发《关于加强危险化学品储存等安全防范的通知》,以港口、码头、物流仓库、化工园区等为重点,部署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安全专项检查治理。在此基础上,10月中旬,省应急管理厅按照国务院安委办统一部署,制定《安徽省硝酸铵等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隐患第三轮专项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第三轮专项排查治理期间,各地、各有关部门采取联合执法检查、督导检查、明察暗访等形式开展全覆盖检查,共派出411个检查组、1280人(次),排查相关企业(单位)966家,查出隐患4935项(含重大隐患34项),下达执法文书706份,停产整顿企业7家,关闭企业3家,行政处罚79.03万元。

对标全覆盖、无死角监管   深入推进工贸行业“互联网+”安全监管

安徽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现有注册工贸企业31000余家,占注册企业总数的43.5%,是各类企业中占比最高的,监管人员数量及传统的线下执法检查模式无法满足新时代安全监管的需求,难以做到全覆盖、无死角的监管。为此,省应急管理厅深入推进全省工贸行业“互联网+”安全监管工作,对全省工贸企业风险隐患实施“红黄牌”管理,分级分类精准执法。

准确填报企业扩展信息是精准开展分类分级差异化执法的基础。省应急管理厅要求全省工贸企业健全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注册信息,对涉及金属冶炼、涉氨制冷、粉尘涉爆、有限空间作业,以及工贸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建设开展情况、安全标准化达标情况等信息进行完善,并按照大中小微统计口径进行填报。

从8月27日第一期通报调度至12月3日,企业扩展信息填报率从7.6%上升至97.2%,企业规模信息填报率从35.5%上升至99.3%,金属冶炼企业库从246家上升至876家,涉氨制冷企业从37家上升至123家,粉尘涉爆企业从303家上升至1046家,有限空间作业企业从728家上升至2553家,从9月10日第三期通报调度至12月初,工贸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数从5家上升至952家。

工贸企业依法对照本企业注册行业、本领域隐患自查标准开展隐患排查并及时上报,对逾期未开展隐患排查及上报的企业,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将标注红、黄牌予以警示。被红、黄牌警示后,企业及时上传隐患排查信息的,警示色牌自动取消,系统重新计算隐患排查信息上报时间,红黄牌数作为每周调度重点内容通报各市,并纳入地区年度考核内容之一。监管部门针对辖区红、黄牌企业采取适当的分级监管,督促其及时整改,必要时依法查处。从9月3日第二期开始通报调度截至12月初,未上报隐患工贸企业红黄牌数从24229个降至811个。

为落实隐患治理相关工作要求,便于应急管理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有效管控隐患,信息化平台增设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逾期未整改提醒,其中一般隐患超过整改期限,显示为黄牌,30 日后仍未整改,显示为红牌;重大隐患超过整改期限,显示为红牌。从第二期开始通报调度截至12月初,逾期未整改一般隐患红黄牌数从5128个下降至204个,逾期未整改重大隐患红牌数从15个降至0个。

标识红、黄牌的企业根据信息化平台推送的预警信息可立即开展整改工作。乡镇、街道负责督促辖区内微型企业红、黄牌整改工作;县级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督促本辖区企业红牌与非微型企业黄牌整改工作;市级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督促本级直接监管企业红、黄牌整改,并督促指导下级应急管理部门消除企业红、黄牌工作;省应急管理厅负责督促指导全省工商贸企业红、黄牌整改工作,并督促中央驻皖企业总部和省属企业总部以及直接监管企业红黄牌整改工作。企业被红牌警示经监管部门责令整改后仍未及时消除,或者12个月内被两次以上红牌警示,将被列为重点监管对象。

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依托注册企业信息,依照事故危害后果分类建库,并按照“前库企业不入后库”的原则,自动生成“金属冶炼企业库”“涉氨制冷企业库”“粉尘涉爆企业库”“有限空间企业库”“大中小规模企业库”,供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抽查使用。对照安徽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总体要求,前4个库的企业每年现场检查率要达到 35%以上,3年实现营业企业现场检查全覆盖;“大中小规模企业库”的企业每年现场检查率要在 22%以上,五年实现营业企业现场检查全覆盖。库外企业由乡镇、街道负责监管。

各级应急管理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有计划的对近三年发生过生产安全事故、被媒体曝光存在安全隐患或安全违法行为、因红牌警示被列为重点监管对象、虚假填报信息化平台注册信息的企业进行线下(现场)执法检查。

安徽省各地从单一线下监管模式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监管模式转变,常态化开展线上检查。线下(现场)检查前对拟检查对象的各类信息进行线上核查,带着问题开展线下(现场)执法检查。线下(现场)检查中核查企业填报的信息,及时将检查情况上传平台。

聚焦重点难点  全面防范化解尾矿库安全风险

安徽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地质环境复杂,尾矿库大多处于皖南山区、大别山区和沿江丘陵区,受山体滑波、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与矿山安全管理不到位带来的双重影响,尾矿库的安全生产及监管面临诸多挑战。

多年来,安徽省持续不懈加强尾矿库风险防范化解,先后开展了攻坚克难、专家会诊、“头顶库”安全风险评估、防范和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专项整治、“六项机制”建设推进和应用、常态化安全隐患排查等行动,努力把安全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安徽省安委会办公室于近期印发了《尾矿库市、县(市、区)行政首长,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企业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巡坝负责人责任清单(试行)》,共5篇55条,重点明确了各级政府部门的行政首长负责制,阐述了五类负责人的工作任务和监管重点。突出长江和淮河地域监管特点,通过安全监管制度化、规范化、具体化、常态化举措,积极打造责任明晰、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监管态势。

近年来,安徽省应急管理厅积极开展尾矿库集中整治工作,排出时间表、路线图,明确治理方法,确定工作标准,落实 “一库一档”、“一库一策”等措施。自2016年以来,申请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291万元,省各级财政投入配套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头顶库”治理,带动项目总投资46374.96万元。“头顶库”计划治理2018万立方米,实际治理13100.56万立方米。

针对安徽省长江流域主要支、干流现有“头顶库”22座的实际,省应急管理厅一直把长江流域 “头顶库”作为重点进行整治,特别是在汛期、岁末年初等特殊时期,各级安全监管部门深入现场,及时排查安全隐患,确保把险情消除在萌芽状态。今年汛期,省应急管理厅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均带队赴汛情较重的地区开展尾矿库专项督查,现场下达执法文书,督促制定整改方案,督促问题整改到位。省、市县根据“层层负责、各负其责、齐抓共管”要求,采取抽查、暗查、互查、突击检查等方式,以尾矿库排洪设施、干滩长度、安全超高和坝体稳定性作为检查重点,全面排查尾矿库安全隐患。

2016年以来,省应急管理厅先后开展7个重点县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攻坚战,把消除危库、险库作为攻坚目标之一,经持续整治,全面完成攻坚克难任务,保证了全省尾矿库的正常运行。2019年,结合全省安全监管实际,省应急管理厅与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共同制定和下发了《安徽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隐患集中排查治理和专项执法检查行动方案》,分集中自查、执法检查、巩固提升3个阶段进行。省市县三级采取抽查、暗查、互查、突击执法等方式,全面落实专项执法要求。省应急厅先后赴池州、芜湖、铜陵等地对185家尾矿库开展专项执法,查出各类隐患或问题305条,限期整改问题12条,下达各类执法文书177份,立案处罚4起,责令停产整顿企业3家,行政处罚5.7万元,结案率100%。今年5月,省应急管理厅与省生态环境厅共同制定下发了尾矿库隐患排查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派出68个组次,对全省尾矿库开展了一次全面的隐患排查治理。

自2016年以来,全省无新增“头顶库”。省应急管理厅加强风险管控,结合“六项机制”建设,将尾矿库安全监管细化为坝体管理、库内及排水设施、安全监控监测等9个方面24项内容,做到了“安全监管有标准,执法检查有抓手,隐患治理有参照”。省应急管理厅委托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分两个年度对31座头顶库进行安全风险评估,针对发现的136条隐患和问题,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分级分类制定方案和措施,按期整改;对未及时整改的,采取约谈主要负责人、行政处罚、挂牌督办、提请关闭等措施督促整改,目前隐患和问题全部销案。委托中介技术服务机构对全省10座三等以上尾矿库进行全面体检,并充分运用体检结果,看尾矿库浸润线埋深、排洪系统构筑、安全超高和最小干滩长度等情况,核查是否符合现行法律法规、规程规范要求,有无违法违规生产行为。

2019年8月,省应急管理厅加强与相关部门联合监管,与省生态环境厅等部门按照关于加强长江经济带尾矿库污染防治工作要求,共同印发了《安徽省尾矿库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要求对达到闭库条件的依法实施关闭;与省发展改革委共商提供了长江经济带尾矿库污染防治试点备选名单。经省政府10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与省直9部门联合印发了《防范化解尾矿库安全风险工作方案》和《安徽省尾矿库闭库销号管理办法(试行)》两份文件,从夯实责任、实行尾矿库总量控制、提高准入门槛、强化闭库治理和销号、加强源头管控等方面解决安全监管和生产中的难题。

同时,安徽省积极引导尾矿库企业应用在线监测、尾矿充填和综合利用技术,建立在线监测系统,推广一次性筑坝等技术。今年7月,省政府专题会议通过了《研究尾矿库安全防汛及监测预警系统规划建设工作》,建成了安徽省尾矿库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对全省所有尾矿库实现了实现了监测监控,有效提高了尾矿库安全监管的信息化水平。

分享到: